在关节的基本结构中,能减少关节面之间摩擦的滑液存在于( )
A .关节面 B .关节囊 C .关节腔 D .关节软骨
C
【分析】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
【详解】 A .关节面指相邻两块骨的接触面,凸起的一面叫关节头;凹进的一面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A 不符合题意。
B .关节囊为附着在相邻关节面周缘及附近骨表面的结缔组织囊,内含血管和神经等。它包绕着整个关节,使相邻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 B 不符合题意。
C .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 C 符合题意。
D .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壁进行物质交换 B .细胞膜贮存遗传物质
C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D .细胞质对细胞有支持作用
C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
【详解】 A .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A 错误。
B .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分隔开,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B 错误。
C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中心, C 正确。
D .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进行细胞活动的场所, D 错误。
故选 C 。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实验一中,经过暗处理 → 光照 -→ 叶片酒精脱色 → 滴加碘液等操作后,发现只有 B 装置的叶片变蓝,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同时还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 ___________ 。
(2) 在实验二中,两瓶种子种类相同且数量相等, C 玻璃瓶装萌发的种子, D 玻璃瓶装煮熟后冷却到室温的种子,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 C 、 D 瓶中,观察蜡烛在瓶内的燃烧情况,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 ___________ 。
(3) 在实验三中,将 E 、 F 装置放在有阳光且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到 ___________ 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植物体的水分主要是通过 ___________ 作用从叶片的气孔散失到体外的。
(1) 淀粉
(2) 氧气
(3) E 蒸腾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 1 )由实验一图可知: A 装置的水槽里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 A 装置的水槽里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该实验变量是否有二氧化碳, A 、 B 装置的叶片经酒精脱色加碘液, A 装置中的叶片仍为黄白色, B 装置中的叶片呈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由此可以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 2 )在实验二中, C 瓶装有萌发的种子, B 瓶装有煮熟的种子,把 CD 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 24 小时后观察蜡烛在 CD 瓶中燃烧情况 ” 。 C 瓶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氧气;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氧气没被消耗,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C 瓶中的蜡烛熄灭, D 瓶中的蜡烛燃烧。因此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氧气。
( 3 )在实验三中, E 、 F 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片,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因此 “ 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 ” ,发现 E 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叶片散失的。
我国培育的菊花品种繁多,如花色有黄、白、红、紫等,这体现的是( )
A .细胞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B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菊花品种繁多,如花色有黄、白、红、紫等,这体现的是,这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故选 B 。
下列科学家中,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B .瑞典科学家林奈
C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D .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
C
【分析】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 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创立了自然选择学说。
【详解】 A .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 “ 鹅颈瓶实验 ” ,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 “ 微生物学之父 ” , A 不符合题意。
B .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 8800 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 “ 无所不包 ” 的程度,被人们成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 18 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B 不符合题意。
C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 之一, C 符合题意。
D .孟德尔, 1822 年 7 月 20 日出生于奥地利西里西亚,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
下列动物与其主要运动方式的对应关系, 错误 的是( )
A .蜗牛 —— 爬行 B .青蛙 —— 跳跃 C .大象 —— 游泳 D .蝙蝠 —— 飞行
C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有飞行、爬行、行走、奔跑等,从各种动物的运动器官特点来分析作答。
【详解】 A .蜗牛属于软体动物,用足爬行,故 A 不符合题意
B .青蛙的后肢发达,适于跳跃,故 B 不符合题意。
C .大象的四肢发达,运动方式是行走,故 C 符合题意。
D .蝙蝠的飞行器官是翼膜,运动方式是飞行,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
“ 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 ” ,图是投放不同垃圾的垃圾桶,下列垃圾投放 不正确 的是( )
A .剩饭、剩菜 —— 厨余垃圾
B .矿泉水瓶、易拉罐 —— 可回收垃圾
C .废旧报纸、果皮 —— 其他垃圾
D .电池、水银温度计 —— 有害垃圾
C
【分析】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如今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详解】 A .餐厨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易腐烂、易变质发臭的废弃物。故剩饭、剩菜属于厨余垃圾, A 正确。
B .可回收物,是指生活产生的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物品。主要类别包括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废旧木材等。故矿泉水瓶、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废, B 正确。
C .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而果皮属于餐厨垃圾, C 错误。
D .电池、水银温度计中含有重金属,故属于有害垃圾, D 正确。
故选 C 。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以下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 错误 的是( )
A .门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
B .植物类群中种类最多的是被子植物
C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D .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A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 AC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故 A 错误, C 正确。
B .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故 B 正确。
D .生物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故 D 正确。
故选 A 。
以下不属于 “ 三大产热营养素 ” 的有机物是( )
A .维生素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糖类
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维生素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故选 A 。
图是男、女主要生殖器官发育趋势图,据图分析 不能 得出的结论是( )
A .青春期是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B .女孩性器官开始明显发育的年龄比男孩的早
C .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D . 10 岁之前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都很缓慢
A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身体、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详解】 A .从出生至 20 岁左右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从图中不能得出该结论, A 符合题意。
B .如图,在进入青春期以后,女孩约在 9-11 岁,男孩约在 11-13 岁,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在性器官的发育上男孩一般比女孩晚两年, B 不符合题意。
C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从图中看出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这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C 不符合题意。
D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在 1-10 岁之前性器官的发育都比较缓慢,几乎处于静止状态,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A .细胞 → 组织 → 系统 → 植物体
B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植物体
C .细胞 → 器官 → 系统 → 植物体
D .细胞 → 器官 → 组织 → 植物体
B
【详解】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形成了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在一起形成具一定功能的结构是器官;植物体的器官有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营养器官是根、茎和叶,生殖器官是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组成了植物体,在构成上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即细胞 → 组织 → 器官 → 植物体,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鸟类的迁徙行为是( )
A .取食行为 B .防御行为 C .社群行为 D .节律行为
D
【分析】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等。
【详解】 A .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A 不符合题意。
B .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 B 不符合题意。
C .社会(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C 不符合题意。
D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鸟类的迁徙行为是有季节性的,属于节律行为,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
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 )
A .缩手反射 B .眨眼反射 C .谈虎色变 D .排尿反射
C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是一种低级的神经调节,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条件反射是后天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高级神经调节活动,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详解】 ABD .缩手反射、排尿反射、眨眼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是一种低级的神经调节,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故 ABD 不符合题意。
C .谈虎色变是人类后天建立起来的反射,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谈虎色变是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建立起来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与语言中枢有关,故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
空心菜是贵港市民夏季常吃的蔬菜之一、种植空心菜时,菜农把空心菜苗下端插到湿润的土壤中,空心菜不久将成活,这是植物的( )
A .扞插 B .压条 C .种子繁殖 D .嫁接
A
【分析】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详解】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组织培养等都属于无性生殖。种植空心菜时,菜农把空心菜苗下端插到湿润的土壤中,空心菜不久将成活,这是植物的扦插,因此 BCD 错误, A 正确。
故选 A 。
把人胰岛素基因植入大肠杆菌体内生产人胰岛素,这涉及的生物技术是( )
A .发酵技术 B .转基因技术 C .克隆技术 D .组织培养
B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详解】把人胰岛素基因植入大肠杆菌体内,再将大肠杆菌放入发酵罐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之所以选择把细菌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原因有两个:首先细菌繁殖较快,基因简单,其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细菌的大量繁殖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因此大肠杆菌能生产人胰岛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故选 B 。
饭后一段时间,许多营养物质被吸收,这时会引起胰岛素分泌量的( )
A .减少,随后血糖上升 B .增多,随后血糖下降
C .增多,随后血糖上升 D .减少,随后血糖下降
B
【分析】人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之所以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主要是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详解】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它是由胰腺的胰岛分泌的,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饭后一段时间,由于人体消化道的吸收作用,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人体血糖浓度会逐渐升高,但在胰岛素调节作用下,血液的中的葡萄糖会逐渐被分解、利用和转化,血糖浓度又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故选 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之所以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主要是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用手触碰含羞草,含羞草叶片会自然下垂,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应激性 B .繁殖 C .新陈代谢 D .生长
A
【分析】生物的主要特征有: ① 生活需要营养; ② 能进行呼吸; ③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 能生长和繁殖; ⑥ 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含羞草遇到刺激后叶片合拢,是生物的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
故选 A 。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血压。人在安静状态下,用血压计在 ___________ 处测量,所得数据才能反映其血压是否正常( )
A .心脏 B .上臂肱动脉 C .主动脉 D .肺静脉
B
【分析】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详解】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血压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 12 ~ 18.7 千帕、舒张压 8 ~ 12 千帕。血压经常超过 18.7/12 千帕,就称为高血压;经常低于 12/8 千帕,则称为低血压。
故选 B 。
蘑菇繁殖新个体的方式是( )
A .分裂生殖 B .孢子生殖 C .出芽生殖 D .营养生殖
B
【分析】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主要是孢子生殖。
【详解】 A .分裂生殖是无性生殖中一种常见的方式,即是母体分裂成 2 个(二分裂)或多个(复分裂)大小形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故 A 不符合题意。
B .蘑菇进行孢子生殖,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故 B 符合题意。
C .出芽生殖是指生物由母体的一定部位生出芽体,芽体逐渐长大并与母体分离,形成独立生活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故 C 不符合题意。
D .营养生殖是指植物运用营养器官进行的繁殖方式,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
一次性施肥过多,容易造成农作物出现 “ 烧苗 ” 的现象,原因是( )
A .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 B .根毛细胞具有吸收无机盐的大液泡
C .根毛细胞的细胞质少 D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D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详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若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 “ 烧苗 ” 现象。因此要合理施肥。
故选 D 。
查看答案
单次付费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单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无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