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相符的是( )
选项 | 语句 | 生物的特征 |
A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生活需要营养 |
B |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 排出体内的废物 |
C |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 生长发育 |
D | 破壳而出的幼鳄 |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A . A B . B C . C D . D
A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 ①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 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捕食关系,体现了生活需要营养, A 正确。
B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错误。
C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 C 错误。
D .破壳而出的幼鳄,体现了生物能繁殖, D 错误。
故选 A 。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021 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40 周年,参加义务植树已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40 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由 12% 提高到 23 . 04% ,既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降水量。这说明( )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生物相互影响
B
【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详解】
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环境影响生物:指由于环境改变是生物受到影响,如南方植物种到北方后,水果味道发生改变。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我国森林覆盖率由 12% 提高到 23 . 04% ,既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降水量。
故选 B 。
【点睛】
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结合具有的实例分清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影响结果。
下列关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 .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C .农田中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农田生态系统
D .某食物链甲 → 乙 → 丙 → 丁中,若因某种原因丙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乙会大量增加,丁会大量减少
C
【分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 ( 绿色植物 ) 、消费者 ( 动物 ) 和分解者 ( 细菌、真菌 ) 。
【详解】
A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厚厚的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得海豹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A 正确。
B .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描述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 B 正确。
C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故农田中的所有动物、植物仅是部分生物,不能构成农田生态系统, C 错误。
D .某食物链甲 → 乙 → 丙 → 丁中,若因某种原因丙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乙会因天敌丙的减少而大量增加,丁会因为食物丙的减少而大量减少, D 正确。
故选 C 。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观察到视野 ④ 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 ②
B .要使视野 ① 变清晰,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
C .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 ③④②①⑤
D .由 ② 到 ⑤ 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对光等
C
【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详解】
A .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视野 ④ 中,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才能看到视野 ② , A 错误。
B .要使视野 ① 变清晰,需要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小,物像更加清晰, B 错误。
C .图中, ① 高倍镜下较暗的物像、 ② 低倍镜下视野中央的物像、 ③ 对光后的白亮视野、 ④ 偏视野左下方的低倍镜物像、 ⑤ 高倍镜下清晰的像,显微镜的使用要求先对光,再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把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将其调至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故其正确顺序为: ③④②①⑤ , C 正确。
D .由 ② 到 ⑤ 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但不需要重新对光,只需要增大视野亮度即可, D 错误。
故选 C 。
【点睛】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
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更强的主要原因是( )
A .比苔藓植物高大 B .能够监测空气的污染程度
C .用孢子繁殖后代 D .根、茎、叶中有在专门的输导组织
D
【分析】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比较高大,适于在陆地上生活。
【详解】
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只起到固着作用,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植株比较矮小。而蕨类植物不仅有真正的根,而且体内还有输导组织,因此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相比更高等、更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故选 D 。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的原因。
本卷还有2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xhplz123456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