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 “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 37℃ 温水中保温 5~10 分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唾液 B .加碘液后, ② 号试管变蓝色
C . ① 号和 ② 号试管形成对照 D .该实验说明 37℃ 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D
【分析】
( 1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 2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
A . ① 号试管与 ② 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 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变量是唾液, A 正确。
B . ① 号试管中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色; ② 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 B 正确。
C .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唾液, ① 号试管有唾液, ② 号试管无唾液, ① 号和 ② 号试管形成对照组, ① 号试管是实验组, ② 号试管是对照组, C 正确。
D .该实验是以唾液为变量设计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没有涉及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 D 错误。
故选 D 。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调查步骤:
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整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时,采取的做法:
对调查的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调查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整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时,采取的做法;对调查的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