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下列实验需要借助显微镜完成的是( )
A .探究草履虫时刺激的反应 B .观察黑根霉的形态和颜色
C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D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D
【分析】
探究 “ 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 时,一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取两片载玻片,在每片上都滴上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用滴管在两滴培养液之间轻轻划一下,使两滴培养液连通。然后取少量清水,滴在 1 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同时取少量的肉汁,滴在 2 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缘。最后用放大镜观察两个载玻片上草履虫在两液滴中的分布情况。
【详解】
A .由分析可知: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可以用放大镜, A 不符合题意。
B .黑根霉是多细胞真菌,能够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故观察黑根霉的形态和颜色不需要使用显微镜, B 不符合题意。
C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 C 的含量,不需要使用显微镜, C 不符合题意。
D .水蚤的心脏很小,必须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因此要在显微镜下数水蚤心率并作好记录,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显微镜在具体实验中的使用是解题的关键。
定义:
生物圈中还有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他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
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最常见的是草履虫,体长只有80~300微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草履虫靠身体的外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常见的草履虫具有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对营养代谢起重要作用,小核主要与生殖作用有关。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因为能发酵糖类,也叫糖真菌。具有圆形、卵圆形、长形、矩形、哑铃状等各种形状。一般长2~3μm,宽1~10μm。营出芽生殖时,大小酵母菌连在一起,而成株状。酵母菌可以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的酵母菌菌落,多数不透明,光滑、湿润、黏稠,易被挑起。啤酒酵母是常见的酵母菌,多用于研究有关酵母菌形态、结构、繁殖特点和代谢途径,也是发酵糖类产生乙醇和许多有机酸、酶制剂的材料。酵母菌也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类酵母)。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而在酿酒中,它也十分重要。而且猫吃了还会胀大,非常的危险。
变形虫:
单细胞动物,分布很广。生活在清水池塘或在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它体表的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伪足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也可以包围住食物,完成摄食的作用。痢疾类变形虫是寄生在人肠道里的变形虫,营寄生生活,能够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
衣藻单:
细胞藻类,生活在淡水中。细胞呈卵形或球形,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里有一个杯状的叶绿体。细胞前部偏在一侧的地方有一个红色的眼点,眼点对光的强弱很敏感。衣藻细胞的前端有两根鞭毛,能够摆动,因而衣藻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衣藻的全身都能够吸收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并且能够依靠眼点的感光和鞭毛的摆动,游到光照和其他条件都适宜的地方,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维持自己的生活。
眼虫单:
细胞动物,细胞质内含有大量卵圆形叶绿体,其中含有叶绿素,有光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可以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身体前端有储蓄泡,鞭毛从储蓄泡孔伸出体外。在鞭毛基部有一红色眼点,紧贴着眼点有一膨大部分,是能接受光线的光感受器,所以眼虫在运动中有趋光性。
疟原虫:
单细胞动物,分布极广,遍及全世界,主要以寄生生活。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疟原虫能引起疟疾。在我国以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最为常见,由疟蚊(按蚊类)叮咬而传播,即疟原虫由寄生于疟蚊的消化道而进入人的血液,寄生于人的肝细胞、红细胞中。疟原虫对人的危害很大,它能破坏的红细胞,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严重减少而造成贫血,使肝脾肿大,也能伤害脑组织,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