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七上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认识生物
>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72
更新时间:2023-03-30
纠错
1.

将天竺葵放在暗处 48 h 后,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 A B ,按照下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软木塞和棉花封口密闭,氢氧化钠溶液用干吸收二氧化碳),移到光下 2-3h ,然后取下叶片 A B ,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放在暗处 48h 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叶片 A 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 B 装置的对照

C .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D .实验结果是叶片 B 变蓝而叶片 A 不变蓝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D

【分析】图中: A 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 A 装置有二氧化碳; B 装置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 B 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 A B 两装置形成了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的实验条件均相同。

【详解】 A .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 48 小时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A 正确。

B .对照实验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叶片 A (清水组)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 B (氢氧化钠组)装置的对照, B 正确。

C .结合分析可知, AB 两个装置的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C 正确。

D .淀粉遇碘溶液变蓝色。 A B 叶片经过光照、酒精脱色后,需要用清水漂洗,然后滴加碘溶液,观察其发生的现象。叶片 B 缺少二氧化碳,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而叶片 A 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溶液变蓝色, D 错误。

故选 D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调查身边的生物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调查身边的生物的定义

调查步骤:
     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整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时,采取的做法:
     对调查的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 调查身边的生物的知识扩展

调查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整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时,采取的做法;对调查的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 调查身边的生物的教学目标
1、了解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状况。
◎ 调查身边的生物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1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难度:
使用次数:114
更新时间:2021-1-1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董英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