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是某同学制作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临时玻片标本时的部分操作步骤;图乙表示显微镜的结构;图丙中 A 、 B 、 C 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三个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 图甲操作步骤是为了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 ______ ,以便于观察。但该同学操作不规范,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在 ______ 吸引。
(2) 图丙中的 A 是使用显微镜对光时看到的视野,此时外界光源没有被遮挡,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后视野无变化,分析原因可能是物镜没有对准 ______ 。
(3) 为使图丙中的视野 B 转变为视野 C ,应先向 ______ 方移动玻片标本,将要观察的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然后调节图乙中的 ④ 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再调节图乙中的 [ ]______ 使物像更清晰。
(1) 染色 另一侧
(2) 通光孔
(3) 左 ③ 细准焦螺旋
【分析】( 1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 擦 ”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 滴 ” ,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 刮 ”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濑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 涂 ” ,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涂抹几下; “ 盖 ”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 染 ”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 → 滴 → 刮 → 涂 → 盖 → 染。
( 2 )图乙中: ① 是目镜、 ② 是粗准焦螺旋、 ③ 是细准焦螺旋、 ④ 是转换器、 ⑤ 是反光镜。
【详解】( 1 )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物像清晰,在染色时用碘液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处理。染色的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 2~3 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 2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前,对光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看不到明亮的视野会影响后面的观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反光镜没有调节到位;遮光器没有选择合适光圈;可能遮光器遮住了通光孔。
( 3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 C 中的物像偏左,向左移动玻片,物像会向右移动到视野的中央。然后再转动 ④ 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B ,对准通光孔,物像会放大,但可能会模糊,然后再调节图乙中的 ③ 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易错点:
在显微镜的使用中,对光操作上的差错:
在对光前应先使低倍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环境中光线的强弱正确选择光圈的大小和反光镜的平面或凹面。对好光后,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但不刺眼的视野。
误认为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同:
由于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是一个倒像,且物像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完全颠倒。所以物像和玻片的移动方向一定相反。如果物像偏右,应向右移动玻片;如果要想让物像向右移动,则需向左移动玻片。
误认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显微镜的视野大小是不变的,如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增大,原来视野边缘的细胞就到了视野之外,细胞数目就一定比原来少了。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