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海蜗牛是一种极为有趣的生物,这种软体动物一生进食一次海藻大餐,便将叶绿体吸入自己的细胞内,使得体内充满叶绿体并能进行光合作用,从此便可终生不用进食。若将绿叶海蜗牛细胞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分辨的细胞结构有( )
A .细胞核和叶绿体 B .叶绿体和细胞壁 C .叶绿体和大液泡 D .细胞核和细胞壁
A
【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异同如下图所示:
【详解】绿叶海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动物具有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但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但由于绿叶蜗牛将叶绿体吸入自己的细胞内,使得体内充满叶绿体,由此可知若将绿叶海蜗牛细胞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分辨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和叶绿体, A 符合题意。
故选 A 。
为了解梧桐木虱对梧桐的危害,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走访了不同街道的园林工作人员,了解到梧桐木虱是一种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靠吸食梧桐叶片汁液为食。一般使用石硫合剂防治,也可通过释放啮小蜂、七星瓢虫等天敌进行防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研究过程采用的是调查法
B .梧桐木虱与梧桐之间是捕食关系
C .梧桐木虱的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食性相同
D .通过释放天敌进行防治更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B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
( 1 )发育经历时期不同。 ① 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 ② 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 2 )幼体与成体相似性不同。 ① 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② 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
【详解】 A .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结合题干信息可知, “ 了解梧桐木虱对梧桐的危害 ” 的研究过程采用的是调查法, A 正确。
B .梧桐木虱靠吸食梧桐叶片汁液为食,故两者应该是寄生关系, B 错误。
C .结合分析可知,梧桐木虱是一种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故梧桐木虱的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食性相同, C 正确。
D .生物防治生产成本低,与喷施农药(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还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污染环境,能提生态系统稳定性。所以,通过释放天敌进行防治更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D 正确。
故选 B 。
图为杨树叶的发育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叶原基、幼叶和叶在结构层次上分别属于细胞,组织和器官
B .叶原基细胞分裂期间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一直保持不变
C .杨树叶的大小差异主要取决于构成其细胞的大小
D .相比于叶,叶原基或幼叶更适合做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
D
【分析】( 1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植株(新植体)。
( 2 )外植体只能消毒处理,不能灭菌处理,保持外植体的活性;脱毒植株一般选取植物的根尖和茎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取。
【详解】 A .叶原基由分生组织组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组织,幼叶和叶在结构层次上都属于器官, A 错误。
B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所以在叶原基细胞分裂期间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会复制加倍, B 错误。
C .杨树叶的大小差异靠细胞体积的大小,也靠细胞分裂数目的多少, C 错误。
D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植株(新植体)。相对于培养成熟叶片,培养叶原基或幼叶更容易获取愈伤组织,所以叶原基或幼叶更适合做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 D 正确。
故选 D 。
观察发现,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是向上生长的,这可能的原因是植物具有向光性。某同学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想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验证。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提出的假设为 “ 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 ”
B .实验前 4 株植物必须进行遮光处理
C .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线照射的强度
D . 4 株植物除变量外其他生长条件应一致
D
【分析】植物的向性运动指植物体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科学探究的过程分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 A .该同学提出的假设应为 “ 植物具有向光性 ” 或者 “ 植物没有向光性 ” , A 错误。
B .实验前 4 株植物无需进行遮光处理 , B 错误。
C .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线照射的角度, C 错误。
D .为了保证单一变量, 4 株植物除变量外其他生长条件应一致, D 正确。
故选 D 。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钱分化出了输导组织,更有利于陆地生活
B .蛔虫表面有角质层,可抵抗宿主消化液的侵袭
C .红豆杉叶外面包裹着蜡质,可有效减少水分的散失
D .冬天北极熊会形成厚厚的皮下脂肪,以抵御寒冷
A
【分析】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更无输导组织;苔藓植物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输导组织的植物类群是蕨类植物。
【详解】 A .地钱是苔藓植物门、苔纲、地钱目、地钱科、地钱属的植物。结合分析可知,地钱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 A 错误。
B .蛔虫是寄生生活,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无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发达,生殖力强, B 正确。
C .植物表皮蜡质对于减少水分蒸腾、提高耐旱性、减弱紫外光伤害以及抵抗病虫害等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红豆杉叶外面包裹着蜡质,可有效减少水分的散失, C 正确。
D .皮下脂肪是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所以,冬天北极熊会形成厚厚的皮下脂肪,以抵御寒冷, D 正确。
故选 A 。
本卷还有2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刘卫泽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