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① 白蚁群中的白蚁分工合作 ② 猕猴群中的 “ 首领 ” 和其他雄性猕猴共同保卫群体的安全 ③ 小明家养了几十只鸡 ④ 一个狮子群中身强力壮的狮子共同围捕羚羊 ⑤ 几种小鸟共同生活在一个树林里。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D
【分析】
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社会行为的意义: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有利于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详解】
① 白蚁群中的白蚁分工合作; ② 猕猴群中的 “ 首领 ” 和其他雄性猕猴共同保卫群体的安全; ④ 一个狮子群中身强力壮的狮子共同围捕羚羊,均说明它们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属于社会行为。而 ③ 小明家养了几十只鸡和 ⑤ 几种小鸟共同生活在一个树林里两个事例中,均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简单的组合,并不具备社会行为的特征。
故选 D 。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存在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社会行为的特征:
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例如,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后蚁,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而且自己不能移动,由工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社会行为的意义:
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均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野牛、羚羊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行为是一种运动变化的过程。例如,猎豹追捕羚羊,两者始终处于动态的过程,包括体内生理活动的变化。又如象鼻虫、金龟子遇敌假死,表面上静止,而体内代谢加剧,为准备逃脱蓄积能量。
(2)动物的行为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例如,动物的觅食行为、繁殖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社会行为等都与生存斗争有关,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行为对其生存和物种的延续有重要作用。
(3)动物的每一行为都有生理基础,都是动物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多种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动物的行为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